对避难硐室门的门框与墙体连接进行质量验收,需从材料检验、施工过程管控、力学性能测试、外观与功能验收等多维度开展,确保连接强度、密封性及安全性符合设计规范。
培训:相关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,熟悉避难硐室门的操作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的开启流程。 日常检查:定期检查门的密封性能、门锁状态、把手灵活性等,确保其处于正常可用状态。
到达避难硐室门入口处,通过观察窗,查看是否有人,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避难硐室门。确认无人后,顺时针转动手柄,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硐室,压风气幕与防护密闭门联动,将自动开启压风气幕。
强度高: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,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和压力,确保在发生事故时不会轻易变形或损坏。
测试过程:将烟雾发生器放置在避难硐室内,关闭并锁好硐室门,启动烟雾发生器使硐室内产生烟雾。然后在硐室外围绕门的四周仔细观察,查看是否有烟雾从门缝、门框与墙体的缝隙或其他可能的泄漏处冒出。如果发现有烟雾泄漏,标记出泄漏位置,以便后续进行密封处理。
检查门的部件:对照发货清单,检查门的各个部件是否齐全,包括门体、门框、合页、门锁、把手、密封胶条、观察窗等,同时检查门体有无损坏、变形,五金配件是否完好。
安装标识牌:在门的显著位置安装避难硐室的标识牌,标明 “避难硐室” 字样及相关警示信息,如 “紧急情况下请勿随意开启” 等,标识牌应清晰醒目,易于识别。